時間:2022-09-08 來源:東區政府辦公室 閱讀次數:
2022年5月26日上午,區政府區長毛志強在區政府三樓會議室主持召開區十二屆政府第16次常務會議,會議研究了以下事項:
一、學習《信訪工作條例》
會議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以學為先,準確把握中央精神、吃透精髓要義、明確工作要求,在全社會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要堅持以民為本,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信訪工作始終,認真落實領導接訪、信訪包案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全力化解信訪積案,用心用情辦好每一個信訪案件,真正把“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要堅持以干為要,以《信訪工作條例》為基本遵循和工作指南,加強部門協調聯動,探索創新信訪工作方式方法,因勢利導推進重點專項工作,提高信訪工作質效,不斷開創信訪工作新局面,以實干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p>
二、傳達學習全省自建房安全風險專項排查整治電視電話會議精神
會議要求,區級部門、各街道(鎮)要嚴格落實監管職責,部門負責人要深入現場,親自推動,鎖定目標,督促整改,并開展常態化隱患排查,確保安全隱患早發現、早處置、早消除。要全面開展分類整治,按照職責分工,以“先急后緩、先大后小、一戶一策、一棟一策”的方式分類處置,對存在結構坍塌風險威脅公共安全的,要立即停用,該加固整改的加固整改,該拆除的要堅決依法拆除。要按照“誰擁有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誰許可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產權人、使用人等的安全責任,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嚴厲打擊危及建筑安全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杜絕隨意加層、違法改擴建、擅自改變功能結構布局等違法行為,切實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發生。
三、傳達學習省、市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專項工作領導小組2022年第一次會議精神
會議要求,區級部門、各街道(鎮)要提高思想認識,深刻認識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大意義,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和區委決策部署,聚焦重點領域、著眼重點環節、對標重點工作,積極主動擔當,全力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各項工作。要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匯聚各方力量,做好片區規劃編制,優化片區資源配置,統籌推進“四大任務”落地落實,做實調查研究、加強信息互通、提煉特色亮點等工作,保障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專項工作高質量推進。
四、聽取《關于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況的報告》
會議要求,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清醒認識疫情防控的長期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對各項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再梳理、再排查,持續用力查堵漏洞、完善措施,堅決筑牢外防輸入防線。要做好重點地區來(返)攀人員早期摸排管控,確保風險研判、信息推送、人員排查、結果反饋全流程閉環管理。嚴格落實“入川即檢”工作要求,增強卡口值守人員力量,加強重點人群核酸檢測,堅決遏制疫情通過交通運輸傳播。要持續強化人員密集場所防控,商超市場、餐飲娛樂等場所嚴格落實掃碼亮碼、戴口罩、測體溫等剛性要求,并開展常態化全覆蓋督導檢查。要抓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全面落實四級包干制度,強化政策宣傳、風險人員排查、信息登記、健康監測等防控措施。要下大力推進疫苗接種,對未接種人員,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強化宣傳動員,逐一跟蹤落實,直至銷號。要堅持屬地為主、條塊結合,壓緊壓實各級責任,落實“行業系統組織、群眾積極發動、衛健部門接種”等工作舉措。要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加強應急演練和物資儲備,不斷提高防控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關鍵時刻靠得住、用得上?! ?/p>
五、聽取《關于東區2022年1-4月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計劃的報告》
會議要求,區級部門、各街道(鎮)要強化責任擔當,以“四個最嚴”要求為根本遵循,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守牢食品安全底線。要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為統領,對表創建要求,認真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確保按時順利通過驗收。要強化協同治理,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實現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多部門協同作戰,緊密配合、共同發力,全力消除責任和工作盲區,共同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實抓好。
六、聽取《關于東區耕地保護工作開展情況的報告》
會議要求,各有關部門要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我國國情國策、自然資源部關于基本農田“五不準”等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增強人民群眾保護基本農田的自覺性、主動性。要在保障經濟發展正常用地需求的前提下,嚴格執行用地標準,充分挖掘現有建設用地潛力,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合理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增長,轉變城鎮建設用地思路和觀念。
七、審議《攀枝花市東區“十四五”應急體系規劃(送審稿)》
會議議定:原則同意,以區政府名義印發實施。
八、會議還議定了其他事項
共有1頁 當前第1頁
主辦:中共攀枝花市東區委員會 攀枝花市東區人民政府
承辦:攀枝花市東區電子政務建設服務中心 聯系電話:0812-2237455
網站標識碼:5104020005 ICP備案編號:蜀ICP備13018730號 川公網安備:51040202000167號
網站訪問量: